退休五年后才明白:出游的老人不到四成能经常玩的只有这四种人
退休前我和老同事们都盘算着游遍中国。 可真退下来才发现身边十个里有六个连省都没出过。 2024年《中国老年旅游发展报告》里写着:65岁以上老人每年能旅游1次以上的只有38%。 那些朋友圈晒风景照的仔细瞧瞧都是同一批人。
一、 为什么多数人守着家门?
隔壁单元的老张退休金每月4800元在南京不算低。 去年儿子买房他掏空积蓄补贴了30万。今年春天老同学邀他去婺源看油菜花算完2000块的团费直摆手:“这钱够给孙子报半年钢琴班了。 ”
人社部数据说城里老人月均养老金3560元农村只有1380元。 北大2023年的调查更扎心:67%的老人会把存款优先用在子女买房、孙辈教育上旅游花费排在最末位。
社区医院的吴大夫常念叨:“门诊里十个老人八个慢性病。 ”国家卫健委2024年的报告显示65岁以上人群超六成患有高血压或关节炎。 楼下的王阿姨五年前能爬黄山现在膝盖软骨磨损医生警告她连西湖边的苏堤都走不完。
中科院心理所做过实验:让七十岁老人尝试新路线导航焦虑指数比年轻人高47%。 我表哥在旅行社工作最怕接到老年团投诉:“酒店枕头不是荞麦的”“大巴空调多吹了两度”他说老人对变化的容忍度连年轻人的零头都不到。
二、 那些总在路上的老人什么样?
清晨六点的玄武湖边总能看到老陈打太极。 68岁的人背影像五十出头。 他手机计步器显示去年走了2900公里夏天去青海湖骑行秋天在长白山徒步。 体育总局2025年数据说像他这样每周锻炼三次以上的老人出游概率是普通老人的2.1倍。
三亚湾的“候鸟公寓”里住着不少北方老人。 哈尔滨的刘教授夫妇连续五年来过冬每天游泳后就在阳台改书稿。 他们参加的康养旅居团去年全国增长了23%。 旅行社经理透露:“能连续玩半个月以上的八成都有健身习惯。 ”
广场舞队的周阿姨是朋友圈里的“网红”。 62岁穿着汉服在西安城墙拍短视频跟着老年大学摄影班去元阳拍梯田。 老年大学2024年调研显示他们的学员出游率是普通老人的2.4倍。
上周在高铁上遇见个神奇老太太。 74岁的赵奶奶独自报团去敦煌举着云台拍vlog还教我调手机滤镜。 导游偷偷说:“这种客人最省心吃牦牛肉住帐篷都乐呵团里气氛全靠他们带动。 ”
退休干部老李家的客厅挂着全家福。 女儿在硅谷工作每年给他账户打3万旅游基金。 今年四月他带着老伴坐歌诗达邮轮甲板照片定位在冲绳。 上海老龄委抽样调查说42%出游老人获得过子女资金支持。
更典型的是苏州的许工程师。老两口养老金加起来过万女儿在银行当主管。 春节全家去北海道滑雪国庆又包车游新疆。 旅行社的消费记录显示这类家庭月收入超2万的老人旅游支出能占到总收入的18%。
最触动我的是社区活动站遇见的郑老师。 老伴去世后她把房子租掉开始了环球旅行。 在冰岛看极光的照片上她裹着红围巾笑出皱纹。 “独自走了31个省火车票攒了半抽屉。 ”云南某旅行社数据透露像郑老师这样的独行客68%会在半年内再次报团。
民政部报告里有个词叫“旅途疗愈”去年丧偶老人参团量增长了17%。 导游小吴见过凌晨在泸沽湖边痛哭的北京大爷:“他说憋在家里要窒息跟着我们团走了三个月才好些。”
三、 那个拄拐杖走遍中国的老人
社区文化墙挂着82岁林老伯的旅行地图。 髋关节置换术后第三个月他就拄着登山杖去了张家界。 玻璃栈道上他挪了四十分钟汗湿透两件衬衫。
今年三月在黄果树瀑布又遇见他雨衣里揣着药盒走路时右腿明显发僵。问他图什么他指着水雾里的彩虹喊:“你看那光! 坐家里电视上看一百遍不如亲身体验三分钟! ”旅行社给他算过账:十年花掉28万旅游费比很多年轻人还舍得。
老年大学的书法课上赵老师蘸着墨汁写:“心宽路自宽。 ”她的山水画册里夹着高铁票从漠河到三亚的线路画满了。 而楼下修鞋的徐师傅五年没离开过小区他的工具箱上刻着:“平安是福”。
菜场卖花的陈婆婆说:“我这一院子月季天天开新花色不就是旅游吗? ”她手机相册里都是花朵特写最新的是朵双色玫瑰取名叫“夕阳红”。
炒股如何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