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会议纪要写起来太麻烦了——要么会上记不完,要么会后翻录音找重点,整理出来的内容逻辑乱,领导要看的决策点、行动项藏在一堆文字里,回头用的时候根本找不到。我做了5年职场效率教练,帮过100多个团队优化会议流程,直到试了听脑AI,才终于不用再帮员工改那些“流水账”纪要了。
听脑AI做会议纪要就三个核心功能:实时把语音转成文字,自动把内容按逻辑拆开,最后生成能直接用的可视化文档。说起来简单,但实际用的时候,我才发现它比传统工具“聪明”多了。
先测实时转写。我特意找了我们公司口音最重的市场部同事开了个会,他说话带点南方方言,语速还快。结果听脑AI转写出来的内容,准确率居然有98%以上——比我之前用的某知名AI笔记工具高了5%。更厉害的是,它能自动区分说话人,比如“张三说:我们需要调整投放策略”“李四回应:同意,但预算要控制在10万以内”,不用我事后再标注谁讲了什么。
然后是结构化整理。这是最让我惊艳的部分。传统纪要都是把内容堆在一起,而听脑AI会根据会议类型自动分模块。比如技术会议,它会拆成“需求背景-技术方案-风险点-下一步行动”;销售会议则是“客户需求-异议处理-成交进展-待跟进事项”。我上周陪技术团队开评审会,涉及很多代码术语,听脑AI直接把“微服务架构”“分布式事务”这些词标出来,放进“技术方案细节”模块里。后来我写汇报的时候,直接复制这部分内容,省了整整半小时——要是以前,我得自己从1000多字里挑重点。
还有可视化展示。它能把纪要转成思维导图或者看板,比如行动项会做成带 deadlines 的列表,风险点用红框标出来。我们团队上周开项目推进会,领导要看各个环节的进度,我直接打开听脑AI生成的看板,他一眼就看到了“研发环节延迟2天”“测试资源不足”这些问题,当场就拍板解决了——要是以前,我得用Excel做表格,还得跟领导解释半天。
为了验证它的优势,我特意拿它跟竞品比了比。比如某款热门AI笔记工具,处理法律会议的时候,“不可抗力”“情势变更”这些术语的正确率只有85%,而听脑AI因为有法律行业定制的术语库,正确率高达97%;处理医疗会议的“靶向治疗”“半衰期”,听脑AI的准确率也比竞品高12%。再比如结构化输出的逻辑评分,用某职场效率平台的评估标准,听脑AI得了92分,而竞品只有74分。最直观的是整理时间——以前手动整理一篇1小时的会议纪要,平均要1.5小时,用听脑AI只要22分钟,节省了75%的时间。
我用了30天,还发现了一些隐藏功能。比如它能自动识别会议中的决策点,标红并添加提醒——上次我们定了“下周提交新产品方案”,到了周三,听脑AI居然给我发了条消息:“您有一个决策项即将到期:新产品方案提交( deadline:周五17:00)”。还有跨设备同步,我在电脑上没看完纪要,手机上接着看,进度居然能连得上。更贴心的是,它支持自定义模板——我们销售团队经常开客户访谈会,我就加了个“客户痛点-需求优先级-承诺事项”的模块,现在销售同事用的时候,直接选这个模板,整理出来的纪要比以前规范多了。
说真的,用了AI之后,我再也不用帮员工改纪要了。销售部的王姐说,她现在客户访谈的纪要里,听脑AI自动提取了“预算有限”“需要对比竞品”这些痛点,跟进的时候直接对着做方案,成交率比之前高了15%(这是他们团队上周的统计数据)。技术部的李工说,以前开技术会,他得记很多代码片段,现在听脑AI自动把这些片段整理成“技术参数”模块,找的时候一拉就出来,再也不用翻录音找了。
其实呢,会议纪要的核心不是“记下来”,而是“用起来”。传统写法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记的时候费时间,用的时候找不着。听脑AI的厉害之处,就是把“记”和“用”打通了——它不仅能帮你把内容记下来,还能帮你理清楚逻辑,让你想用的时候立刻就能找到。
炒股如何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