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风拂面,心随步动
清晨六点,抚州的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汝水河畔薄雾轻笼,柳枝微摆。我站在马拉松起点附近的观景台上,看着陆续抵达的跑者们整理装备、拉伸热身,心中涌起一阵久违的激动。去年此时,我还蜷缩在出租屋的沙发上刷短视频,体重飙升,情绪低落,连下楼取快递都嫌累。而如今,我不仅完成了人生第一场半程马拉松,还成了身边朋友口中“那个爱跑步的家伙”。
“小陈!这边!”一声熟悉的呼唤打断了我的思绪。是老李,小区门口修车铺的老板,五十出头,身材结实,穿着一件略显褪色的蓝色速干衣。
“你真来了?”我快步走过去,“不是说膝盖不舒服,不参加了吗?”
他咧嘴一笑,拍了拍大腿:“哪有那么娇气!春天嘛,不动一动,浑身都锈住了。”他顿了顿,眼神望向远处蜿蜒的赛道,“我闺女昨天打电话,说她同学都在朋友圈晒跑步照,问我‘爸,你怎么不去?’——嘿,这话听着扎心啊。”
我心头一震。原来不只是我一个人,在某个清晨被一句话、一个画面唤醒了沉睡的身体与意志。
二、脚步丈量城市,汗水浇灌坚持
发令枪响,人群如潮水般向前涌动。我和老李并肩跑在中段队伍里,节奏平稳。起初的两公里轻松惬意,河边的油菜花田金黄一片,晨风裹挟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扑面而来。我深吸一口气,仿佛整个肺都被洗涤了一遍。
“这感觉……真不赖。”老李喘着气说,额头上已沁出细密汗珠,“比修一天车舒坦多了。”
我笑出声:“那你以后每周都来?”
“试试看吧。”他眯起眼,望着前方,“人这一辈子,总得做点让自己抬头挺胸的事,对吧?”
话音未落,我们拐过一座石桥,迎面是一段缓坡。脚步开始沉重,呼吸也逐渐急促。我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机械地迈步,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自己?
就在这时,身旁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一个小女孩牵着父亲的手,蹦跳着从我们身边超过,脸蛋红扑扑的,像春日里初绽的桃花。“爸爸,我还能再跑一圈!”她的声音清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那一瞬,我的胸口像被什么撞了一下。原来奔跑的意义,从来不是速度或距离,而是那种明知疲惫却依然向前的姿态。
我抬起头,看向天空。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阳光洒落在汝水河面上,波光粼粼,如同无数跳跃的希望。
三、终点之前,皆是风景
接近十公里处,老李的脚步明显慢了下来。我放慢速度陪在他身边。
“没事,你先走。”他摆摆手,脸上却不见懊恼,反而有种释然,“我慢慢挪,反正赛道没关门。”
#不一样的早秋漫游季#
我没有坚持,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我在终点等你。”
独自前行的路上,脚步渐渐变得轻盈。路边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小学生举着自制的彩纸牌子,上面写着“叔叔阿姨加油!”“你们最棒!”;一位白发老人坐在轮椅上,用力挥动着小红旗。这些画面像一帧帧流动的胶片,在我脑海中缓缓播放。
终于,终点拱门出现在视线尽头。穿过那一刻,我没有狂喜,也没有虚脱,只有一种平静的满足感,像春天的河水,静静流淌过心田。
二十分钟后,老李抵达终点。他满头大汗,笑容却灿烂如阳。我们相视一笑,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力握了握手。
四、奔跑不止于赛道
回程的路上,我们坐在河边长椅上,喝着温水,看着夕阳将汝水染成金色。
“明年还来吗?”我问。
老李点点头:“来。说不定,还能跑个全程。”
我笑了。知道他未必能做到,但这份“想试试”的勇气,已经足够珍贵。
这场马拉松,不只是体能的挑战,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出走。它让我们在城市的脉络中重新认识自己,在一步一印中找回生活的节奏与温度。
春天会年年到来,而每一次奔跑,都是对生命最朴素的致敬。
运动,从来不只是为了改变身体,而是为了让灵魂,也能跟上脚步。
炒股如何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